个人简介
-
姓名:陈志远 单位:哲学系 票数:67
陈志远老师
简介:
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历史悠久。1910年学校正式设哲学系,1959年复系设中外哲学史教研室。教研室梯队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1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后4人,教师上课率100%;学缘优秀,老师均毕业于德国波鸿大学、慕尼黑大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海外引才2人;特色鲜明,形成从古典哲学到当代哲学的完整教学研究谱系,在古希腊哲学与德国哲学方面具有深厚积累与强劲动力。古今融通·传承创新——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的教研探索与育人实践
岳富林
一、教研室概况与特色定位
外国哲学教研室历史悠久,四川大学1916年的本科公共课便设有西洋伦理学史,1959年哲学系复系设中外哲学史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后4人,海外引才2人,教师上课率100%。
教研室形成从古典哲学到当代哲学的完整教学研究谱系,在古希腊哲学与德国哲学方面具有深厚积累,奠基者包括原四川大学校长、中国第一位在牛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者的张颐,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等。
二、教学创新与实践成果
建设“哲学通识+哲学语言+哲学历史+哲学原著+哲学专题”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教研室面向全校开设《西方文化》《生命哲学》《现代思想》等通识课程,从大一开始开设古希腊语、拉丁语、德语、法语、英语等语言课程,做到宽口径、厚基础。
形成“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质量监控+课后制度建设”的教研模式。教研室每月定期召开例会,教师们轮流分享教学心得,通过听课评课、学生反馈、同行评议等多元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改进,深入研讨教学大纲修订和教学方法创新。
教研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教研室培养学生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波恩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深造;指导学生多次获四川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四川大学优秀硕士论文。《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等课程获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
三、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
有组织地开展学术研究。教研室面向全国学生举办“疑思问辩”哲学生论坛,创办国内首个设有独立学生编委会的哲学学术刊物《思问》辑刊,积极打造古希腊语-汉语对照版《柏拉图全集》(共三十七种)、《德国哲学通史》(十卷本)等高水平成果。
贯通式地进行人才培养。内培外引,依托国家海外引才项目、四川省创新人才项目、学校“双百B”“U40项目”,教研室“传帮带”,带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与英国利兹大学、法国巴黎一大、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联系,拓展学生升学与教师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