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第十二届“卓越教学奖”、第十一届“姜维平优秀教学奖”和2025年“好未来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网络投票
个人简介
  • 姓名:杨璐铭
    单位: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票数:190

杨璐铭老师

简介:

       《华冠丽服:服饰文化与中国精神》是我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与美育示范课程。课程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为独特切入点,应用了课程团队开创的“活力充沛、协作紧密、开放高效”的美育教学新范式,深度解码服饰背后的中国精神内核。该课程凭借鲜明的教学特色与突出的育人成效,荣膺全国高校美育优秀案例一等奖,将川大独具特色的美育理念成功推向全国高校教育舞台,被学子们亲切赞誉——“川大最美通识课”。课程教学团队整合轻工、艺术、文新、历史等多学院专业师资力量,是一支跨领域协同创新的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杨璐铭教授深耕教学一线14载,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青年教师风采大赛一等奖等37项教学殊荣。
华冠丽服,美育铸魂
赵义红
美育融合,跨界创新
       郭沫若曾说:“服装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中国传统服饰不仅是王朝礼法制度与社会身份的直观呈现,更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与无限创造力的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鲜活见证。《华冠丽服:服饰文化与中国精神》这门课紧扣“厚通识、宽视野、多交叉”的教育理念,以传统服饰为纽带,从艺术美学、文化底蕴、历史脉络、工艺技法等多元视角,深入探寻中华服饰的深层内涵。课程教学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特色课堂,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深度交融。他们坚持以美培元、以美育人,以美润心、以美铸魂,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兼具审美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
美育思政,立德树人
       课程以美育为突破口,围绕“五个一”思政育人实践主线,积极探索了“美育+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点滴浸润中培育审美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为响应《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纲要》,该课程还走进了成都中小学课堂,落实“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培养” 机制,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进程。课程因其鲜明的思政特色备受瞩目,团队多次受邀在全国高校美育集市、四川大学新年集市等大型活动展示丰富的课程素材与学生优秀作品集,有效提升了课程的育人影响力与社会辐射力,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美育思政示范路径。
AI赋能,沉浸共育
       作为四川大学首批AI建设课程,《华冠丽服:服饰文化与中国精神》目前已经完成第一期建设并在大川学堂成功上线。同时,课程结合实物道具,匠心打造了兼具互动性与沉浸感的多维教学场景。课程借助AI辅助设计、虚拟仿真体验等创新手段,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服饰的审美魅力与精湛工艺,显著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在技术赋能下,学生的审美视野得以不断拓展,对中华服饰文化的认同感也持续深化。
持续优化,卓越引领
       该课程凭借卓越的教学质量与显著的育人成效,赢得学校师生广泛赞誉,学生选课推荐率连续四年保持100%,跨校区、跨专业“抢课”现象屡见不鲜。同时,课程创新的美育模式接连斩获四川省高校美育优秀案例一等奖、全国高校美育优秀案例一等奖。课程获四川发布、四川大学报、四川大学官方微信、腾讯网等权威媒体的报道推广,充分彰显了四川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强大影响力。
版权所有 2015 四川大学教务处 咨询电话:85467708 咨询微信:scujwc
总浏览量 1806129人 参与人数 90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