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
姓名:杨宇东 单位:化学学院 票数:183
杨宇东老师
简介:
《有机化学 (IV)》课程锚定新医科建设战略布局,以“培养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为使命,构建化学与医、药学深度交融的知识生态体系。课程依托4项省级与4项校级教改项目的系统支撑,形成“医理融合”的特色培养范式,获四川大学教学创新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榜样课程、本科课程最美教案等标志性成果。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由3名教师组成,注重教学创新与学术引领双轮驱动,荣获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四川大学教学创新示范团队等30余项荣誉。医理交融育人才 创新赋能铸精品
苏燕
医理融合铸特色 智教云学创未来
《有机化学 (IV)》以新医科建设为导向,构建“医理融合、德技并修”的课程体系,将有机化学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深度融合。课程通过青霉素作用原理、阿司匹林镇痛机制、泰诺稳定性、环氧灭菌等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思维解决医学问题的综合能力;基于雨课堂AI平台,实现“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反馈”全流程智能化教学,打破传统“满堂灌”模式,推动课堂从“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转型。课程获评四川大学教学创新示范课程。
课程思政融血脉,两性一度塑高阶
课程深挖思政元素,将家国情怀、科学伦理、大医精神等融入专业教学,如针对法医学的学生,通过氨基酸与茚三酮显色实现指纹采集的案例,涵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学习态度。课程内容对标“两性一度”标准,既涵盖胺的碱性等基础知识,又引入有机超强碱等前沿研究,增设“胺的碱性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等跨学科内容,形成“基础知识-前沿研究-医学应用”的梯度知识体系,满足医学创新人才培养需求。课程获评四川大学课程思政榜样课程。
多元考核促成长,以评促学强素养
课程突破传统考核模式,在坚持底线思维(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考试)的基础上,构建“过程性评价+综合性产出”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课程教学团队通过雨课堂等平台实时记录学习轨迹,结合AI助教的个性化反馈,引导学生从“被动应试”转向“主动探究”,有效提升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教案获评四川大学本科课程最美教案。
匠心筑梦守初心,改革创新勇担当
《有机化学(IV)》课程团队由化学学院杨宇东、付绍敏、赵小虎三位老师组成,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获批省级教改项目4项,获四川大学教学创新示范教师(团队)等荣誉。杨宇东教授作为课程组组长,提出了“多链融合、交叉赋能”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发表论文40余篇;付绍敏副教授构建了“专业自信-化学思维-使命担当”递进式思政课程体系,发表论文50余篇;赵小虎副教授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思维为引擎”的教学理念,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