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第十二届“卓越教学奖”、第十一届“姜维平优秀教学奖”和2025年“好未来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网络投票
个人简介
  • 姓名:马奎
    单位:化学工程学院
    票数:173

马奎老师

简介:

       化工过程与系统教研团队是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创新了“化工+信息”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全国首个“互联化工交叉试验班”与双创平台,承担化工专业理论和实验相关的34门本科和8门研究生课程教学,年授课超2000学时。出版“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核心的各类教材10余部,负责的课程获评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完成国家级新工科教改项目4项,获国家与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团队成员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各级教学竞赛奖励20余项,指导学生参与全国竞赛获奖50余项。
“交叉赋能”创新“互联化工”,“五维协同”铸造“卓越人才”
唐思扬 王冰
       团队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新工科”为引领,创建了多元化的“化工+信息”交叉人才培养新范式,以“提升教学质效、赋能师生发展”为目标,构建“五维协同”教研体系,助力培养新时代卓越化工人才。
德育为先,五维协同育英才
       团队秉承“海纳百川”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潜心教学科研。团队深入挖掘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关注化工学科的国家战略需求、基础学科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负责的4门课入选校级思政榜样课。团队构建“制度保障、教学创新、竞赛驱动、质量监控、师资培育”五维协同教研体系及“同行盲评-督导抽查-学生反馈”三级督导制,开展“AI+”主题教研活动,多元化深化协同育人。
交叉赋能,教研创新谱新篇
       团队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对“化工”、“信息”两大战略支柱产业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科研成果转化产值超亿元。在“化工+信息”战略引导下,团队打造了全国首个“互联化工交叉试验班”,构建了“化工核心+信息模块”的互联化工课程体系(相关慕课辐射10万+学习者),开发《Python编程实践》等8门交叉新课,编写《工业大数据》等新工科教材10余部,获国家与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打造了“化工+信息”交叉教研新范式。
薪火相传,梯队建设续华章
       团队形成“传帮带-赛训研”的阶梯式师资培育体系,梁斌、唐盛伟、吉旭等教授牵头国家级教改项目,副教授深耕专业课程建设,优秀博士注入创新活力。团队通过导师制、教学竞赛、工程实践淬炼师资,马奎获全国课程思政一等奖,王烨获评科普优秀导师,团队获校级以上教学奖15项,青年教师培养率与获奖率双100%。团队学术背景多元(涵盖反应工程、系统工程等),学缘结构合理,确保知识传承与创新源泉奔涌不息。
桃李芬芳,育人成效显担当
       团队通过全国首个“互联化工交叉试验班”建设,已培养两届近百名毕业生,其中60%的毕业生进入AI+化工领域。团队承办两届教育部“互联化工”、“化学反应工程”等教学研讨会,打造全国性“互联化工竞赛”,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58项,斩获竞赛最佳组织奖多项。交叉创新教研模式被清华大学等国内37所兄弟院校借鉴,获教育部官网专题报道。课程通过国际教学会议、川大“实践及国际课程周”等辐射国外多所化工类名校。
       继往开来,四川大学化工过程与系统教研团队将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培养多元化卓越化工人才。
版权所有 2015 四川大学教务处 咨询电话:85467708 咨询微信:scujwc
总浏览量 1806267人 参与人数 90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