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
姓名:霍巍 单位:历史文化学院 票数:167
霍巍老师
简介:
《触摸过去:考古与人类》为通识教育课,充分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经典的研究案例、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为全校本科生讲解优质、精炼的考古基础与前沿知识。课程精选十余位考古专业教师,包括5位国家级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以优质师资打造超强授课团队。课程负责人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其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高冷”学科走向通识教育
杜战伟
全面践行思政育人
突出学科优势,深度开发思政案例库。《触摸过去:考古与人类》通识教育课从敦煌藏经洞文物被盗等事件切入,揭示“国运兴则文运昌”规律,激发学生文物保护意识与爱国情怀;创新利用三星堆考古现场师生绘制的“建党百年历程”涂鸦防护服为教具,实现考古实践与爱党教育深度融合;围绕人类起源、食物传播、海上丝路贸易等主题,阐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动互鉴,以全球史观涵养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互鉴。
多维度创新课程体系
坚持科产教融合。课程锚定学科前沿研究,将授课人参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西藏藏王陵,青海喇家遗址,斯里兰卡曼泰港遗址等遗址的重要考古新发现与最新创新研究成果融入课程,充分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不断拓展课程深度。
融合科技与人文,创设“问题链驱动”课堂。课程设置“三星堆凸目面具文化隐喻”“食物全球化中的文明互鉴”“灾害与人性光辉”等开放性议题,实现了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培养的有机融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构建涵盖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体系。课程集成高清考古现场影像,利用敦煌文献流散图、三星堆祭祀坑三维重建模型等大量的考古视觉素材,建造可视化案例库;对接相关“云考古”平台,链接三星堆等发掘现场的视频资料,实现“教室-发掘工地”跨空间教学,打造交互式学习系统。
打造“教室-实验室-发掘现场/博物馆”的三维联动教学机制。课程将教室授课与参观实践相结合,联通国家级考古实验室、四川大学博物馆、考古遗址等校内外资源,推动课堂教学向文化现场延伸,强化沉浸式学习。
坚持开放融合式课程考核,实施全过程非标准答案考核,建立跨学科开放评价体系。课程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背景与考古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如经济学院学生分析古瓷贸易、医学学生探讨古代人骨病理、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拟石窟保护政策等,促成多学科智慧碰撞的学术实践。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在《触摸过去:考古与人类》这门课上,学生不仅获得了具体的考古学知识,也提升了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了文化自信,激发了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该课程每学期学生评教分数稳定在90分以上,课程学生推荐率连年排名全校第1。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听课后高度评价该课程,认可其进一步成为“金课”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