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
姓名:黄媛 单位:电气工程学院 票数:241
黄媛老师
简介: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课程是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流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支撑课程。课程负责人黄媛,是四川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扎根课程13年,开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教改论文4篇,获校级教学奖励10余项;此外,还主持和参加10余项国家纵向科研项目;5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匠心赓续电力魂,薪火相传育英才
马沛熙
立德树人,启智润心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课程开设四十载,始终秉持“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崇高使命,深植川大沃土,以“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电气工程行业精英”为己任。课程洞察学子所需,夯实专业根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电气“工匠”精神。课程融入时代思想精髓,专注于国家能源事业,引导学生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战略命题,为党为国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专业尖兵。
模型筑基,科教融合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作为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以面向应用、理论深、概念性强著称。课程依托自主撰写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将课程内容分为稳态分析、故障分析、稳定性分析3个教学板块,将核心知识拆解为150余个递进式知识单元,化难为易,筑牢基础,搭建起完备的专业知识框架。此外,课程团队还融合了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科研内容,打造科教融合案例库、实战练习,加强了课程与专业前沿的同频共振。
互动启发,因材施教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抓牢“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探究。课程团队通过数物结合、理实结合等方式分层次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效和课程高阶性。课程团队通过开发频率响应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电压调整综合实践等任务链,实现抽象理论的直观可视易操作,帮助学生打通模型转换的堵点,实现从理论学习到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能力跃升。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
课程建设是老中青三代接力深耕的集体智慧结晶。课程团队既有刘天琪、邱晓燕、李华强教授等教学名师掌舵,也有黄媛副教授作为中流砥柱,锐意进取,追求卓越,更有何川、李保宏、邱高副教授等青年骨干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团队勠力同心,持续在教学改革中协同创新,形成了“资深教师引领方向、中年骨干创新实践、青年教师活力突破”的良性发展生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课程资源辐射西南、西北地区,与20余所兄弟学校共建交流机制,构建起跨区域教学协作模式,成为新时代弘扬严谨治学传统与开拓创新精神的生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