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第十二届“卓越教学奖”、第十一届“姜维平优秀教学奖”和2025年“好未来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网络投票
个人简介
  • 姓名:朱励霖
    单位:物理学院
    票数:105

朱励霖老师

简介: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是物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被评为四川大学教学创新示范课程。课程综合运用宏观与微观视角,运用古典数学技巧,深刻揭示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规律和相互联系。课程团队结合课程特点,在夯实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基于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新范式,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式”到“思辩式”、“探索式”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宏微交替、物穷其理”的培养目标。课程团队被评为四川大学教学创新示范团队,课程团队教师获得了好未来教学名师、唐立新教学名师奖、五粮春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创新引领 打造标杆课程
吴家刚
德才兼备并育 课程思政铸魂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课程团队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强调道德品质、职业操守、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达到塑造正确价值观的目标。将“宏微交替、物穷其理”的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和通识教育有机融合,不说教、不刻意,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德才兼备及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物理学领军人才。
跨校联合共进 打造优质团队
       课程团队强化合作机制,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互助共进。朱励霖副教授作为课程负责人总体把控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吴小华教授侧重于教学研究和科研训练指导;林方副教授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推进人才培养理念下探。除此之外,课程团队积极践行跨校联合理念,与华中师范大学携手构建 “教研共生体”,共同申报教改项目,分享教学改革经验,并在教学会议上与同行深入交流,引发广泛关注与认可。通过跨校联动,课程团队不断汲取外部优质资源与先进经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为课程建设注入新活力。
创新教学模式 激发学习潜能
       依托四项教育部和四川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团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推动教学实践改革,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潜能。课程团队对标金课的“两性一度”,在线下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生讲生评翻转课堂教学、研讨辩论式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式教学、项目探究式教学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同时录制MOOC视频,搭建《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课堂网站,建设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在线教学互动平台。课程团队利用AI技术快速定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薄弱点,帮助教师精准地判断学情,并支持学生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实现在线课程与线下教学高度融合的混合式“金课”。
竞赛-课程-科研 激活创新基因
       针对课程教学中“教材滞后、方法僵化、实践脱节”的三大痛点,课程团队构建了“教材优化-内容革新-方法创新-实践强化”四位一体的教学新范式。课程团队重构课程内容框架,打破传统章节壁垒,融入人工智能、量子统计等前沿科技主题;结合课程团队的科研课题,将科研训练直接融入课程设计;组织、指导本科生参加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各类竞赛,实现“课堂学理论、竞赛练能力、科研出成果”的闭环培养;指导多名本科生,已获得数余项国家和省级奖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
版权所有 2015 四川大学教务处 咨询电话:85467708 咨询微信:scujwc
总浏览量 1806106人 参与人数 9065人